(资料图片)
前不久,朋友圈里不约而同地推送袁益民的《吃完就走》,密度之大实不多见,自然忍不住好奇地去浏览。这是一篇发在《扬子晚报》繁星副刊上的散文,只有千把字,放的是头条位置,说明编辑对文章很看重。一口气将文章读下来,着实写得好。好就好在题目拿魂,让人急切地想知道谁吃完就走;好就好在情节真实,一个并不富裕的小老板无私助人的形象跃然纸上;好就好在细节感人,受助的老头、女孩、妇女绝处逢生的场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;好就好在语言精炼,通篇没有煽情的形容词,但炽热的人间大爱扑面而来。
美文变网红是需要理由的。《吃完就走》显然是成熟的散文,技法的成熟老到自然不在话下,但真人真事、真情实感可能是该文成功走红的重要因素。小老板郭书永从无助的流浪汉身上觉察到,社会上还有很少一部分需要帮助的人,于是在店门口贴上了“免费吃饭”的告示;逃出传销魔窟的小女孩得到帮助后,女孩之前在门外徘徊的身影让郭书永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到位,又在告示后面加了一句话:希望您以后有了能力,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;最后那位五十开外的女人在店里吃完饭,“一步三回头”,郭书永读懂了她的犹豫,于是他又在告示上加上“吃完就走”四个字。小老板郭书永一片诚心,一步步“改进”自己的工作,让“免费吃饭”的人吃得安心;其实,他对受助者的尊重从最初的扬州炒饭就可以看出来——尽管流浪汉的要求并不高,但他没有让厨师随便到电饭煲里装一碗饭,加上一撮菜,而是郑重其事地炒一份饭——对于求助者,他没有丝毫打发的意思。这份细心使得他的热心更加趋近于“足金”。这篇散文,既有新闻要件,又将新闻作品里无法表达的内蕴充分呈现出来了。
扬州舞文弄墨者众多,袁益民无疑是其中亮眼的人物。说他亮眼,倒不完全是他写了多少文章,最根本的是他这么多年“甘为他人做嫁衣”,推出了若干本土青年作家,有些人在文坛上风生水起,与袁益民多年的奖掖扶持密不可分;更难能可贵的是力所能及营造文学氛围,利用晚报阵地,鼓励文学爱好者勤奋写稿、踊跃投稿,使得晚报副刊质量稳定,不少文学新人由《扬州晚报》走向全省全国,袁益民等晚报副刊编辑功不可没。
袁益民能发现新人、编辑好稿,是用自身强大的写作能力做保障的。《吃完就走》是他近年来网红文章中的一篇而已,用不着大惊小怪。大作常常有、篇篇质量高,是件不容易的事,袁益民举重若轻,似乎每篇文章都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。《吃完就走》写得确实不错,我看了好几遍,越看越觉得其中有名堂,是什么让我对此文看了好几遍,我从中读到了真实、真诚,甚至觉得这篇散文就是一条好新闻。
散文与新闻是两种不同的文体,如果说把新闻写成散文,在业界可能是一句骂人不带脏字的差评,而把散文写出新闻的质地,在我认为倒不失为一个好评。文学的意义在于超越时空,有无确切的时间并不重要,但《吃完就走》里还是有时间交代的,比如一天晚上招待流浪汉,有一天招待老农妇等。地点那肯定就是小饭店了,至于人物,无非就是主角小老板郭书永和吃完就走的人了,感人的还是郭书永让走投无路的人吃完就走的故事。动情的更是郭书永的一句话,帮了若干人之后,郭书永在饭店告示后面加了一句话:希望您以后有了能力,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。新闻的“5个W”在《吃完就走》中交代得清清楚楚,让散文有了新闻的质地。
有人说现在是大众写作的年代。是的,文化普及打破了知识分子对文学的垄断,文学变成了普通人修身养性的家常便饭,手机、电脑成了大家一吐为快的文学场,想到就写成了人们的习惯,三言两语也能成金句网红,当然敷衍成篇并被人们热传,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进入文学的门槛变低了,但并不见得文学创作也就容易了,相反大众写作的年代,竞争更激烈。要从大众写作中崭露头角,没两把刷子还是不行的,得有文学的基本功。这种功力来自于读书写作习惯的养成,来自于发现与众不同眼光的训练,来自于勇于否定自我思维的历练,来自于精益求精文字的打磨。所有的这些不过是基础,在这之上更需要的是,能否走近民众,走向社会,与时代同行,感受真实的社会,发现独特的意义,写出时代的精神。
一个小老板让出门在外有困难的人“吃完就走”,此类善举生活中就有,但缺少发现。袁益民用双脚丈量时代变迁,用双眼发现社会温暖,用双手抒写真情实感,让散文跳出了风花雪月的小圈子,站上了观察社会风景的瞭望塔,奏响了人间大爱的最强音,让文学重回生活现场,使大家接受生活教育,为社会接续爱的力量加油,这是何等的境界!
歌诗合为时而著,文章合为事而作。无病呻吟的空泛之作见多了,大家对文学提不起兴趣是自然现象,要想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的生活场景,我们不能把板子打在读者身上,更多的是应反躬自问,我们的创作有没有关注现实生活,眼光有没有聚焦为生活打拼的人,作品有没有体现家国情怀。真诚地反思比一味责怪他人更好,拿出切实的作品比空洞的口号要好。因为这样才能教化自己存善心做好事,推己及人发现美,发自肺腑讴歌美,饱蘸深情展示美,让文学更真实更感人。
《吃完就走》用几个故事片段展示了扬州人善待困难落魄者的社会温暖,用“吃完就走”体现了扬州人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间大爱,用温馨提示传递了扬州人播种爱的种子的不懈追求。纸短情长,好文难忘,好就好在把散文写出了新闻的质地,使文学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以文化人的功效,让人们在轻松阅读中感受人间大爱的美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