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心得:巧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

时间:2023-08-03 11:42:07       来源:江门日报


(资料图)

教师不仅要教好书,还要育好人。在育人过程中,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,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,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。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,笔者发现语文课堂具备开展情感教育的优势,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,将教学内容和情感教育紧密结合,就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,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。

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伦文钜小学 赵善抄

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情感

在学校生活里,学生需要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往。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并受到老师表扬,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;相反,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挫折,他们就会产生失意、沮丧、痛苦的情感体验。学生的情感变化时常快得让人愕然,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觉得难以捉摸。

教师在学生出现情感变动时,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情绪变动,帮助他们解读情绪的影响因素和情绪波动的内在联系。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,他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不清,但却十分敏感,教师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。

课堂上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则会成为情感培养的主导。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多种,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,其中,语文教学在运用情感教育更具优势。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《我们家的男子汉》就描写一位小“男子汉”如何学会独立买东西的经历,我会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解读主人翁情感态度上的细节变化,让学生们尝试也进入“胆怯”“脸色紧张”“神情有些沮丧”的状态。在小“男子汉”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,勇敢独立地出发时,产生共情的同学们脸上也会呈现出兴奋和喜欢的神情,此刻他们和主人翁一样,进入了“快乐”“勇敢”的状态。为了更加深刻理解情绪的自我管理,我还会鼓励学生们谈谈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相同的经历,以及他们获得过怎样的情感体验。在我引导下,学生们纷纷主动探讨起来,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,通过分享和学习,他们也能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,从而帮助他们增强心理素质建设。

细心呵护学生的稚嫩心灵

教师要正确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,让他们的自信心健康成长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,教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“读、说、写”。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,完成任务的难易点则各有体现。如在教学《掩耳盗铃》一课时,我让学生大胆地回答以下这些问题:“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?”“盗铃人的行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呢?”“假如盗铃人现在就在你的面前,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?”“读了寓言故事,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?”“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?”有些学生回答得非常详细且精彩,有些学生寥寥几句点到即止,有的甚至低头不语无从回答。此刻,教师应当从孩子的认知水平、思维能力实际出发,逐一引导:在回答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,我们应该及时表扬肯定;有思绪混乱回答不上的,应该给予温和的目光和言语,让他先慢慢思考,认真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见解。“不要紧,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回答出来”这样的话语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。教师应该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、不同的见解,同时要做到从学生们的错误中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这样才能在调动课堂气氛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,也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。

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词语勾画重点、语句品读、畅谈想法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,在各环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们产生情感体验,并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学生们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,才能快乐地学习、健康地成长。教师只要采用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教学,把语文的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融合,就能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