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炽的歌为什么传唱的多?——读刘欣欣、赵征榕著《共和国的旋律—人民音乐家刘炽传》

时间:2023-08-14 14:59:51       来源:个人图书馆-阿里山图书馆

"这次很好,相当精彩 !’刘炽说。”

就是这样的对歌词的苛刻,才有了《边疆战士大合唱》中的广为流传的《新疆好》。

同样的故事,还发生在电影《上甘岭》的作曲中,有前文《女儿眼中的父亲》有叙述。刘炽开始拿到的歌词是:


(资料图)

“祖国啊!我的母亲,

你的儿女,

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,

战斗在朝鲜战场上。

在我们的身上,

有强大的祖国,

有英雄的人民。”

刘炽说:“这样的歌儿,不可能在广大人民中流传。”

于是,他找到老搭档乔羽,“一条大河波浪宽”迅速流传,《我的祖国》被称为“第二国歌。”

答案之四:在素材的基础上的创新。

艺术贵在创新。

当刘炽掌握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,又系统地学习了作曲法之后,他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就逐渐形成了。

刘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,又根据创作时的环境和心态,到了最佳的创作状态,写出最好的旋律。

《共和国的旋律—人民音乐家刘炽传》中有一段这样写道:

“刘炽最终以《花儿的歌》为基础,同时加以改编、调整、写作《新疆好》。

在动笔这之前,刘炽给自己定了戒律,并以此努力地提醒自己,切记:改编不要伤了原曲最精彩、最感人的旋律。于是,他从以下几点着手改编。第一,先去掉不必要的反复,在曲式方面,使它成为一首干净利落的歌谣体。第二,删掉所有的小过门,使它的旋律连接更抒情优美,而且开朗、豪爽。第三,把第五、六两个乐句变成一个乐句,拿掉歌词,用新疆人表达开心时的哼鸣旋律"奈’和"勒’替代,使它变成感情激动的过渡句,为后面出现的副歌作桥梁,很自然地引出 "我们美丽的田园,我们可爱的家乡’。第四,加写前奏。第五,为它配置伴唱、混声合唱。第六、在合唱中增加领唱,使它显得新鲜、活泼。第七,结尾,把结束的乐句放慢、加强,提高八度,再现副歌的末句,终止在高潮。

刘炽的改编是成功的,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《新疆好》不仅为广大群众所喜欢,也为行家所看重。并在1952年解放军第一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。

刘欣欣和赵征榕都是学习音乐的,他们的文章中有许多专业的描写,还有大量的用五线谱和简谱反映刘炽在创作中的灵感和技巧,可惜,我写的文章无法引用,是为遗憾。

《共和国的旋律—人民音乐家刘炽传》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,感受还不深刻,有机会再看,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体会。

我在想,前边四点,哪个学习音乐的人不懂?那个作曲的不知道?

可是,为什么刘炽写的歌就能这样受几代人的喜爱,传唱至今,成为新中国音乐的代表呢?

向民间学习,是主动自愿,还是被动走过场?

写出来的歌,先唱给民众听经过民众检验,还是为了获奖,想方设想让专家赞美?

专家赞美了,可是专家也不传唱。

拿到歌词是想让人民群众传唱还是想让领导听了高兴?

领导高兴了,可是领导也不传唱。

不管新歌写了多少,不管新歌剧演了多少,能让你写的歌儿在人民群众中传唱起来才是有了生命。

这么多年来,这个好像太难了。

看看《共和国的旋律—人民音乐家刘炽传》,或者能知道怎么破解这个难题?

也未可知。

关键词: